好兴缘解酒茶
关于茶叶的资料
茶与健康
茶艺中的大学问
茶叶生活妙用
   
 
 
 
文章显示
 


关于茶叶的资料

Http://www.hxy999.cn 编辑者:好兴缘茶业 来自于:互联网 发表时间:2011/3/7
 
科学家发现>>茶叶在壶中煮沸抗癌效果更显著

  科学家发现,用壶煮制的茶水更有利于健康。与简单的在盛有沸水的杯子里泡茶相比,煮茶水的方法可以释放出更多的抗癌化学物质。

  阿伯丁郡洛维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茶叶在壶中煮沸5分钟,抗氧化剂的浓度达到最高峰。抗氧化剂能吸收与癌症和心脏病有关的有害自由基。科学家让一些参与者饮用在壶中泡制长达10分钟的茶,然后对他们血液中的多酚(植物自然产生的抗氧化剂)水平进行检测。他们发现那些饮用泡制5分钟的茶水的人比饮用泡制10分钟的茶水的人血液中的抗氧化剂水平高60%。泡制3分钟和5分钟的茶水中的抗氧化剂水平的差异是30%。参加试验者饮用一小时在壶中泡制5分钟的茶水后,血流中的抗氧化剂水平上升了45%。茶叶在壶中泡制更长时间并没产生更多的有益成分。他们还发现向茶水中添加牛奶不会影响茶的抗氧化剂成分。

中国现代名茶有数百种之多,根据其历史分析,有下列三种情况:

  有一部分属传统名茶,如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银针白牡丹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闽北水仙武夷岩茶祁门红茶等。

  另一部分是恢复历史名茶,也就是说历史上曾有过这类名茶,后来未能持续生产或已失传的,经过研究创新,恢复原有的茶名。如休宁松罗、涌溪火青、敬亭绿雪、九华毛峰、龟山岩绿、蒙顶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贵定云雾、青城雪芽、蒙顶黄芽、阳羡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黄芽、顾渚紫笋、径山茶、雁荡毛峰、日铸雪芽、金奖惠明、金华举岩、东阳东白等等。

  还有大部分是属于新创名茶,如婺源茗眉、南京 雨花茶、无锡毫茶、茅山青峰、天柱剑毫、岳西翠兰、齐山翠眉、望府银毫、临海蟠毫、千岛玉叶、遂昌银猴、都匀毛尖、高桥银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饶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针、遵义毛峰、文君绿茶、娥眉毛峰、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红茶、黄金桂、 秦巴雾毫、汉水银梭、八仙云雾、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乌龙茶中国茶的代表,是一种半发酵的茶,透明的琥珀色茶汁是其特色。

最能体现中国茶文化特色的当数乌龙茶,因为乌龙茶的品尝比较讲究,冲泡也颇费工夫,因而人们称它为“工夫茶”。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但是有部分学者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树,而中国没有。但他们不知中国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而且还有“茶树王”。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学专著,自战国时代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这部书以传说的形式,搜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其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远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炎帝,亲口尝过百草,以便从中发现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

  据考察,“茶”字最早出现在《百声大师碑》和《怀晖碑》中,时间大约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后,在此之前,“”是用多义字“”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义是“苦菜”,上古时期人们对茶还缺乏认识,仅仅根据它的味道,把它归于苦菜一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人们认识到它与一般苦菜的区别及其特殊功能时,单独表示它的新字也就产生了。

  茶与粮食,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于气候等原因,当地并不产茶,官府为了增强控制少数民族的力量,对茶叶的供给采取限量,直接分配的办法,以求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与此同时,官府不仅控制茶叶的供应,而且,以少量的茶,交换多数的战,给兄弟民族带来沉重的负担,这就是历史上的“茶马互市”。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从唐朝开始,流传到我国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了茶这种植物,最先利用了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如我国史籍所载,在未知饮茶前,“古人夏则饮水,冬则饮汤”,恒以温汤生水解渴。以茶为饮则改变了人们喝生水的陋习,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于茶在欧美一带,被认为“无疑是东方赐予西方的最好礼物”,“欧洲若无茶与咖啡之传入,饮必定更加无度”,“茶给人类的好处无法估计”,“我确信茶是人类的救主之一”,“是伟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国饮茶及茶的生产和贸易,除朝鲜日本以及中亚西亚一带是唐朝前后就从中国传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纪以后,特别是近200年以来才传入发展起来的。


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叶的影响

         世界各国的制茶技术,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我国。

  805年:唐代时,日本和尚最澄大师及806年空海大师,留学我国研究佛学,归国后,将我国茶叶蒸青绿茶的制茶技术传入日本。

  1811年:荣西和尚留学回归日本,将锅炒茶制法传入日本。

  1828至1833年:茶叶产制技术传入印尼。荷属东印度公司派茶师杰哥逊前后六次来我国学习研究,每次均带回茶种、制茶技术工人及器具。

  1833年:苏俄来茶我国采购茶籽与茶苗,1848年开始采摘,依照我国茶叶制作方法开始生产。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发展委员会,即派秘书哥登来我国学习茶叶产制技术。购买茶籽及茶苗,并寻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等地茶师及工人,到大吉岭等地发展茶业。

  1835年:宇治山本氏,传回我国覆盖茶园“玉露茶”的制法。

  1836年:哥登氏带回我国茶工,在阿萨姆勃鲁茶厂中,按照我国红茶制法,试制成功,日后发展成今天的阿萨姆红茶。

  1866年:斯里兰卡正式制茶始于特罗氏。学习我国武夷岩茶制法,试制成功。至1873年后才仿效印度的机械制法。

  1877至1887年:南非及东非洲茶叶的发展,已由我国输入茶叶生产技术。

  1898年:日本开始仿制我国红茶、绿砖茶。

  1926年:日本仿效我国珠茶制法。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我国浙江龙井。

  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茶业者等退出印度、锡兰的茶叶经营,将技术与资本等,转移投资于肯尼亚等新茶区的开阔,才大量生产红茶。

茶叶的分类

1.以色泽(或制作工艺)分类:

  茶类名  制作特色            代表产品
  绿茶   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      龙井茶,碧螺春
  黄茶   徽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   白牡丹,白毫银针,安吉白荣
  白茶   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  君山银针
  青茶   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m)   铁观音,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
  红茶   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   祁门红茶,荔枝红茶
  黑茶   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m)    六堡茶,普洱茶     
2.以季节分类:

  ①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修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②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③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④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3、按其生长环境来分:

  ①平地茶----茶芽叶较小,叶底坚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加工后的茶叶条索较细瘦,骨身轻,香气低,滋味淡。

  ②高山茶----由于环境适合茶树喜温、喜湿、耐阴的习性。故有高山出好茶的说法。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环境的独特特点,从气温、降雨量、湿度、土壤到山上生长的树木,这些环境对茶树以及茶芽的生长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叶肥硕,颜色绿,茸毛多。加工后之茶叶,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显露,香气浓郁且耐冲泡。

饮茶礼仪
  我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又有着严格的敬茶礼节,还有着奇特的饮茶风俗。我国饮茶,从神农时代开始,少说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礼有缘,古已有之。

  客来敬茶,这是我国汉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直到现在,宾客至家,总要沏上一杯香茗。喜庆活动,也喜用茶点招待。开个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庄重。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我国汉族同胞还有种种以茶代礼的风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这种风俗,就是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茶礼还是我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的。明·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则就会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谚语。同时,还把整个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称,即定婚时,男家除送如意压帖外,要回送几缸绍兴酒。婚礼时,还要行三道茶仪式。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莲子、枣儿;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后,双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后向嘴唇一触,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后才可饮。这是最尊敬的礼仪。这些繁俗,现在当然没有了,但婚礼的敬茶之礼,仍沿用成习。

茶叶基本成份及功效

饮茶有许多益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饮茶为什么会有许多好处呢?这对一般人来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19世纪初,茶业的成分才逐渐明确起来。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

一、茶叶基本成份

1、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2、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3、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二、茶叶基本成份之功能

1、儿茶素类:
  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2、咖啡因:
  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

3、矿物质:
  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①钾:促进血钠排除。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
  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4、维生素:
  ①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可转换为维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饮咽才可补充。
  ②B群维生素及维生素C:为水溶性,可由饮茶中获取。

5、其他机能成份:
  ①黄酮醇类具增强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②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③胺基酪酸于制茶过程中强迫茶叶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称佳叶龙茶可以防高血压。
茶叶的选购

茶叶的选购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与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 1.嫩度
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但是 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 2.条索

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细紧有锋苗 紧细尚有锋苗 尚紧实 尚紧 稍松 粗松 可见,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 3.色泽

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 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判断。比如龙井,最好的狮峰龙井,其明前茶并非翠绿,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黄。这是狮峰龙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泽上明显区别于其它龙井。因狮峰龙井卖价奇高,茶农会制造出这种色泽以冒充狮峰龙井。方法是在炒制茶叶过程中稍稍炒过头而使叶色变黄。真假之间的区别是,真狮峰匀称光洁、淡黄嫩绿、茶香中带有清香;假狮峰则角松而空,毛糙,偏黄色,茶香带炒黄豆香。不经多次比较,确实不太容易判断出来。但是一经冲泡,区别就非常明显了。炒制过火的假狮峰,完全没有龙井应 有的馥郁鲜嫩的香味。

- 4.整碎

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 5.净度

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此外,还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叶片茶汤色泽。所以如果允许,购茶时尽量冲泡后尝试一下。若是特别偏好某种茶,最好查找一些该茶的资料,准确了解其色香味形的特点,每次买到的茶都互相比较一下,这样次数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关键之 所在了。国内茶叶品种车载斗量,非专业人士,不太可能每种茶都判断出好坏来,也只是取自己喜欢的几种罢了。产地的茶总的来说较纯正,但也由于制茶技艺的差别,使得茶叶质量有高低之分。

茶文化知识

  茶叶的品质好坏,在没有科学仪器和方法鉴定的时候,可以通过色、香、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而用这四个方面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通常采用看、闻、摸、品进行鉴别。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身骨,开汤品评。

  ①色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黄色;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绿茶的汽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红茶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若汤色时间暗淡,混浊不清,必是下等红茶。乌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

  ②香气----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如绿茶具清香,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红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乌龙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气低沉,定为劣质茶;有陈气的为陈茶;有霉气等异味的为变质茶。就是苦丁茶,嗅起来也具有自然的香气。花茶则更以浓香吸引茶客。

  ③口味----或者叫茶叶的滋味,茶叶的本身滋味由苦、涩、甜、鲜、酸等多种成分构成。其成分比例得当,滋味就鲜醇可口,同时,不同的茶类,滋味也不一样,上等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甚至涩口、麻舌。上等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低级红茶则平淡无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饮后口有回甜。

  ④外形----从茶叶的外形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因为茶叶的好坏与茶采摘的鲜叶直接相关,也与制茶相关,这都反应在茶叶的外形上。如好的龙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钉;好的珠茶,颗粒圆紧、均匀;好的工夫红茶条索紧齐,红碎茶颗粒齐整、划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锋露等等。如果条索松散,颗粒松泡,叶表粗糙,身骨轻飘,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4487-93 The terms of tea sensory test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套评茶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类茶叶的感官审评。

  2 各类茶通用术语

  2.1 干茶形状术语
  2.1.1 显毫 tippy 茸毛含量特别多。 同义词 茸毛显露
  2.1.2 锋苗 tip 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2.1.3 身骨 body 茶身轻重。
  2.1.4 重实 heavy body 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2.1.5 轻飘 light 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
  2.1.6 匀整 evenly 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同义词 匀齐、匀称
  2.1.7 脱档 unsymmetry 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2.1.8 匀净 neat 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2.1.9 挺直 straight 光滑匀齐,不曲不弯。 同义词 平直
  2.1.10 弯曲 bend 不直,呈钩状或弓状。 同义词 钩曲;(耳环)
  2.1.11 平伏 flat and even 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2.1.12 紧结 tightly 卷紧而结实。
  2.1.13 紧直 tight and straight 卷紧而圆直。
  2.1.14 紧实 tight and heavy 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2.1.15 肥壮 fat and bold 芽叶肥嫩身骨重。 同义词 雄壮
  2.1.16 壮实 sturdy 尚肥嫩,身骨较重实。
  2.1.17 粗实 coarse and bold 嫩度较差,形粗大而尚重实。
  2.1.18 粗松 coarse and loose 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2.1.19 松条 loose 卷紧度较差。 同义词 松泡
  2.1.20 松扁 loose and flat 不紧而呈平扁状。
  2.1.21 扁块 flat and round 结成扁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带扁的块。
  2.1.22 圆浑 roundy 条索圆而紧结。
  2.1.23 圆直 roundy and straight 条索圆浑而挺直。 同义词 浑直
  2.1.24 扁条 flaty 条形扁,欠圆浑。
  2.1.25 短钝 short and blunt 茶条折断,无锋苗。 同义词,短秃
  2.1.26 短碎 short and broken 面张条短,下段茶多,欠匀整。
  2.1.27 松碎 loose and broken 条松而短碎。
  2.1.28 下脚重 heavy lower parts 下段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2.1.29 爆点 blister 干茶上的突起泡点。
  2.1.30 破口 chop 折、切断口痕迹显露。
  2.2 干茶色泽术语
  2.2.1 油润 bloom 干茶色泽鲜活,光泽好。
  2.2.2 枯暗 dry dull 色泽枯燥,无光泽。
  2.2.3 调匀 even colour 叶色均匀一致。
  2.2.4 花杂 mixed 叶色不一,形状不一。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2.3 汤色术语
  2.3.1 清澈 clear 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2.3.2 鲜艳 fresh brilliant 鲜明艳丽,清澈明亮。
  2.3.3 鲜明 fresh bright 新鲜明亮。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2.3.4 深 deep 茶汤颜色深。
  2.3.5 浅 light colour 茶汤色浅似水。
  2.3.6 明亮 bright 茶汤清净透明。
  2.3.7 暗 dull 不透亮。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2.3.8 混浊 suspension 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2.3.9 沉淀物 precipitate 茶汤中沉于碗底的物质。
  2.4 香气术语
  2.4.1 高香 high aroma 茶香高而持久。
  2.4.2 纯正 pure and normal 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2.4.3 平正 normal 较低,但无异杂气。
  2.4.4 低 low 低微,但无粗气。
  2.4.5 钝浊 stunt 滞钝不爽。
  2.4.6 闷气 sulks odour 沉闷不爽。
  2.4.7 粗气 harsh odour 粗老叶的气息。
  2.4.8 青臭气 green odour 带有青草或青叶气息。
  2.4.9 高火 high-fired 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香气。
  2.4.10 老火 over-fired 火气程度重于高火。
  2.4.11 陈气 stale odour 茶叶陈化的气息。
  2.4.12 劣异气 gone-off and tainted odour 烟、焦、酸、馊、霉等茶叶劣变或污染外来物质所产生的气息。使用时应指明属何种劣异气。
  2.5 滋味术语
  2.5.1 回甘 sweet after taste 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2.5.2 浓厚 heavy and thick 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2.5.3 醇厚 mellow and thick 爽适甘厚,有刺激性。
  2.5.4 浓醇 heavy and mellow 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醇厚强。
  2.5.5 醇正 mellow and normal 清爽正常,略带甜。
  2.5.6 醇和 mellow 醇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2.5.7 平和 neutral 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2.5.8 淡薄 plain and thin 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同义词 和淡;清淡;平淡
  2.5.9 涩 astringency 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2.5.10 粗 harsh 粗糙滞钝。
  2.5.11 青涩 green and astringency 涩而带有生青味。
  2.5.12 苦 bitter 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2.5.13 熟味 ripe taste 茶汤入口不爽,带有蒸熟或闷熟味。
  2.5.14 高火味 high-fire taste 高火气的茶叶,在尝味时也有火气味。
  2.5.15 老火味 over-fired taste 近似带焦的味感。
  2.5.16 陈味 stale taste 陈变的滋味。
  2.5.17 劣异味 gone-off and tainted taste 烟、焦、酸、馊、霉等茶叶劣变或污染外来物质所产生的味感。使用时应指明属何种劣异味。
  2.6 叶底术语
  2.6.1 细嫩 fine and tender 芽头多。叶子细小嫩软。
  2.6.2 柔嫩 soft and tender 嫩而柔软。
  2.6.3 柔软 soft 手按如绵,按后伏贴盘底。
  2.6.4 匀 even 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均匀一致。
  2.6.5 杂 uneven 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不一致。
  2.6.6 嫩匀 tender and even 芽叶匀齐一致,嫩而柔软。
  2.6.7 肥厚 fat and thick 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2.6.8 开展 open 叶张展开,叶质柔软。 同义词 舒展
  2.6.9 摊张 open leaf 老叶摊开。
  2.6.10 粗老 coarse 叶质粗梗,叶脉显露。
  2.6.11 皱缩 shrink 叶质老,叶面卷缩起皱纹。
  2.6.12 瘦薄 thin 芽头瘦小,叶张单薄少肉。
  2.6.13 薄硬 thin and hard 叶质老瘦薄较硬。
  2.6.14 破碎 broken 断碎、破碎叶片多。
  2.6.15 鲜亮 fresh bright 鲜艳明亮。
  2.6.16 暗杂 dull and mixed 叶色暗沉、老嫩不一。
  2.6.17 硬杂 hard and mixed 叶质粗老、坚硬、多梗、色泽驳杂。
  2.6.18 焦斑 scorch batch 叶张边缘、叶面或叶背有局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3 绿茶术语

  3.1 干茶形状术语
  3.1.1 细紧 wiry 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锋苗好。此术语也适用于红茶和黄茶干茶形状。
  3.1.2 紧秀 tight and slender 紧细秀长,显锋苗。此术语也适用于高档条红茶干茶形状。 同义词 苗秀
  3.1.3 蝌蚪形 tadpole shape 圆茶带尾,条茶一头粗。
  3.1.4 圆头 roundy piece 条形茶中结成圆块的茶。
  3.1.5 盘花 spiral 含芽尖,加工精细,炒制成盘花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
  3.1.6 卷曲 curly 呈螺旋状或环状卷曲。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干茶形状。
  3.1.7 细圆 fine round 颗粒细小圆紧,嫩度好,身骨重实。
  3.1.8 圆紧 round and tight 颗粒圆而紧结。
  3.1.9 圆结 round and tightly 颗粒圆而结实。
  3.1.10 圆整 round and normal 颗粒圆而整齐。
  3.1.11 圆实 round and heavy 颗粒稍大,身骨较重实。
  3.1.12 粗圆 coarse and round 颗粒稍粗大尚成圆。
  3.1.13 粗扁 coarse and flat 颗粒粗松带扁。
  3.1.14 团块 round drop 颗粒大如蚕豆或荔枝核,多数为嫩芽叶粘结而成。
  3.1.15 扁瘪 flat and thin 叶质瘦薄无肉,扁而干瘪。
  3.1.16 黄头 yellow head 叶质较老,颗粒圆结,色泽露黄。
  3.1.17 扁削 sharp and flat 扁茶边缘如刀削过,不起丝毫皱折。
  3.1.18 尖削 sharp 扁削而尖锋显露。
  3.1.19 扁平 flat 扁直坦平。
  3.1.20 光滑 smooth 表面油润发亮。
  3.1.21 光扁 smooth and flat 扁平光滑。
  3.1.22 光洁 smooth and clean 表面尚油润发亮。
  3.1.23 挺秀 tender and straight 挺直、显锋苗、造形秀美。
  3.1.24 紧条 tightly 扁条过紧。
  3.1.25 狭长条 narrow 扁条过窄、过长。
  3.1.26 宽条 broad 扁条不紧过宽。
  3.1.27 折叠 unflat 叶张不平呈皱叠状。此术语也适用于白茶干茶形状。
  3.1.28 宽皱 broad and shrink 扁条折皱而宽松。
  3.1.29 浑条 roundy leaf 扁条不扁呈浑圆状。
  3.1.30 细直 fine and straight 细紧圆直、两端略尖,形似松针。
  3.2 干茶色泽术语
  3.2.1 绿翠 green jade 碧绿青翠、鲜艳。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3.2.2 嫩绿 tender green 浅绿嫩黄。此术语也适用于汤色和叶底。
  3.2.3 深绿 deep green 绿得较深,有光泽。
  3.2.4 墨绿 black green 深绿泛乌有光泽。此术语也适用于白茶干茶色泽。 同义词 乌绿
  3.2.5 绿润 green bloom 色绿而鲜活。富有光泽。
  3.2.6 起霜 silvery 表面带银白色有光泽。
  3.2.7 银绿 silvery green 色深绿表面银白起霜。
  3.2.8 灰绿 greyish green 绿中带灰,光泽不及银绿。此术语也适用于白茶干茶色泽。
  3.2.9 青绿 blueish green 绿中带青。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叶底色泽和乌龙茶干茶色泽
  3.2.10 黄绿 yellowish green 以绿为主,绿中带黄。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汤色和叶底;黄茶干茶和叶底的正常
  色泽及白茶不正常的干茶色泽。
  3.2.11 绿黄 greenish yellow 以黄为主,黄中泛绿。此术语也适用于汤色和叶底。
  3.2.12 露黄 little yellow 面张含有少量黄朴、片及黄条。
  3.2.13 灰黄 greyish yellow 色黄带灰。
  3.2.14 枯黄 dry yellow 色黄而枯燥。此术语也适用于白茶干茶色泽。
  3.2.15 灰暗 greyish dull 色深暗带死灰色。
  3.2.16 灰褐 greyish auburn 色褐带灰无光泽。此术语也适用于红茶干茶色泽。
  3.3 汤色术语
  3.3.1 绿艳 brilliant green 绿中微黄,鲜艳透明。
  3.3.2 浅黄 light yellow 黄色较浅。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和白茶汤色。
  3.3.3 深黄 deep yellow 黄色较深。此术语也适用于白茶和黄茶汤色。
  3.3.4 红汤 red liquor 汤色发红,绿茶已变质。
  3.3.5 黄暗 yellow dull 色黄而暗。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色泽。
  3.3.6 青暗 blue dull 色青而暗。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压制茶和红茶叶底色泽。
  3.4 香气术语
  3.4.1 一般绿茶香气术语
  3.4.1.1 馥郁 fragrance 芬芳持久,沁人心肺。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和红茶香气。
  3.4.1.2 鲜嫩 fresh and tender 具有新鲜悦鼻的嫩茶香气。此术语也适用于红茶香气。
  3.4.1.3 鲜爽 fresh and brisk 新鲜爽快。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滋味、红茶香味和乌龙茶滋味。
  3.4.1.4 清高 clean and high 清香高而持久。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和乌龙茶香气。
  3.4.1.5 清香 clean aroma 清鲜爽快。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香气。
  3.4.1.6 花香 flowery flavour 茶香鲜悦,具有令人愉快的似鲜花香气。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和红茶香气。
  3.4.1.7 板栗香 chestunt flavour 似熟栗子香。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香气。
  3.4.1.8 甜香 sweet aroma 香高有甜感。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乌龙茶和条红茶香气。
  3.4.2 烘青花茶香气术语
  3.4.2.1 鲜灵 fresh lovely 花香新鲜充足,一嗅即感。
  3.4.2.2 浓 heavy 花香浓郁,强烈持久。
  3.4.2.3 纯 pure 花香、茶香比例调匀,无其他异杂气。
  3.4.2.4 幽香 gentle flowery flavour 花香文静、幽雅柔和持久。
  3.4.2.5 香薄 thin aroma 花香短促,薄弱 同义词 香弱
  3.4.2.6 香浮 weak aroma 花香浮于表面,一嗅即逝。
  3.4.2.7 透兰 magnoma 茉莉花香中透露玉兰花香。
  3.4.2.8 透素 tea aroma 花香薄弱,茶香突出。
  3.5 滋味术语
  3.5.1 爽口 brisk 有刺激性,回味好,不苦不涩。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和红茶滋味。
  3.5.2 鲜浓 fresh and heavy 鲜洁爽口,富收敛性。此术语也适用于红茶滋味。
  3.5.3 熟闷味 stewed taste 软熟沉闷不爽。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和红茶滋味。
  3.6 叶底术语
  3.6.1 青张 blue leaf 夹杂青色叶片。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叶底色泽。
  3.6.2 靛青 blue 蓝绿色

  4 黄茶术语

  4.1 干茶形状术语
  4.1.1 扁直 flat and straight 扁平挺直。
  4.1.2 肥直 fat and straight 芽头肥壮挺直,满坡白毫。形状如针。此术语也适用于黄绿茶和白茶干茶形状。
  4.1.3 梗叶连枝 whole flush 叶大梗长而相连。
  4.1.4 鱼子泡 scorched points 干茶有如鱼子大的突起泡点。
  4.2 干茶色泽术语
  4.2.1 金黄光亮 golden bright 芽头肥壮,芽色金黄,油润光亮。
  4.2.2 嫩黄光亮 tender yellow bright 色浅黄,光泽好。
  4.2.3 褐黄 auburnish yellow 黄中带褐,光泽稍差。
  4.2.4 青褐 blueish auburn 褐中带青。此术语也适用于压制茶干茶、叶底色泽和乌龙茶干茶色泽。
  4.2.5 黄褐 yellowish auburn 褐中带黄。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干茶色泽和压制茶干茶、叶底色泽。
  4.2.6 黄青 yellowish blue 青中带黄。
  4.3 汤色术语
  4.3.1 黄亮 yellow bright 黄而明亮。有深浅之分。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叶底色泽和白茶汤色。
  4.3.2 橙黄 orange yellow 黄中微泛红,似桔黄色,有深浅之分。此术语也适用于压制茶、白茶和乌龙 茶汤色。
  4.4 香气术语
  4.4.1 嫩香 tender flavour 清爽细腻,有毫香。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白茶和红茶香气
  4.4.2 清鲜 clean and fresh 清香鲜爽,细而持久。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和白茶香气。
  4.4.3 清纯 clean and pure 清香纯和。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乌龙茶和白茶香气。
  4.4.4 焦香 scorch aroma 炒麦香强烈持久。
  4.4.5 松烟香 pine smoky flavour 带有松木烟香。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黑茶和小种红茶特有的香气。
  4.5 滋味术语
  4.5.1 甜爽 sweet and brisk 爽口而感有甜味。
  4.5.2 甘醇 sweet and mellow 味醇而带甜。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白茶和条红茶滋味 同义词 甜醇
  4.5.3 鲜醇 fresh and mellow 清鲜醇爽,回甘。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白茶、乌龙茶和条红茶滋味。
  4.6 叶底术语
  4.6.1 肥嫩 fat and tender 芽头肥壮,叶质柔软厚实。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白茶和红茶叶底嫩底。
  4.6.2 嫩黄 tender yellow 黄里泛白,叶质嫩度好,明亮度好。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色汤色和绿茶汤色、 叶底色泽。

  5 黑茶、压制茶术语

  5.1 干茶形状术语
  5.1.1 泥鳅条 fishery 茶条圆直较大,状如泥鳅。
  5.1.2 折叠条 enveloped 茶条折皱重叠。
  5.1.3 端正 normal brick 砖身形态完整,砖面平整,棱角分明。
  5.1.4 纹理清晰 clean mark 砖面花纹、商标、文字等标记清晰。
  5.1.5 起层 open 砖茶表层翘起而未脱落。
  5.1.6 落面 broken cover 砖茶表层有部分茶脱落。
  5.1.7 脱面 cover drop 饼茶的盖面脱落。
  5.1.8 紧度适合 well-comperessed 压制松紧适度。
  5.1.9 平滑 flat and smooth 砖面平整,无起层落面或茶梗突出现象。
  5.1.10 金花 golden flower 茯砖茶中灰绿曲霉菌的金黄色孢子。金花普遍茂盛,品质为佳。
  5.1.11 斧头形 axe-shape 砖身一端厚、一端薄、形似斧头。
  5.1.12 缺口 broken piece 砖茶、饼茶等边缘有残缺现象。
  5.1.13 包心外露 heart unenveloped 里茶外露于表面。
  5.1.14 龟裂 crack 砖面有裂缝现象。
  5.1.15 烧心 heart burnt 砖茶中心部分发暗、发黑或发红。烧心砖多发生霉变。
  5.1.16 断甑 broken layer 金尖中间断落,不成整块。
  5.2 干茶色泽术语
  5.2.1 乌润 black bloom 乌而油润。此术语也适用于红茶和乌龙茶干茶色泽。
  5.2.2 半筒黄 semi-yellow 色泽花杂,叶尖黑色,柄端黄黑色。
  5.2.3 黑褐 black auburn 褐中带黑。此术语也适用于压制茶汤色、叶底色泽,乌龙茶和红茶干茶色泽。
  5.2.4 铁黑 iron black 色黑似铁。
  5.2.5 棕褐 brownish auburn 褐中带棕。此术语也适用于压制茶汤色、叶底和红茶干茶色泽。
  5.2.6 青黄 blueish yellow 黄中泛青,原料后发酵不足所致。
  5.2.7 猪肝色 liver colour 红而带暗,似猪肝色。
  5.2.8 褐红 auburnish red 红中带褐。
  5.3 汤色术语
  5.3.1 橙红 orange red 红中泛橙色。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汤色。
  5.3.2 红暗 red dull 红而深暗。此术语也适用于红茶汤色。
  5.3.3 棕红 brownish red 红中泛棕,似咖啡色。此术语也适用于红茶干茶色泽及红碎茶茶汤加奶后的 汤色。
  5.3.4 棕黄 brownish yellow 黄中泛棕。此术语也适用于红碎茶干茶色泽。
  5.3.5 红黄 reddish yellow 黄中带红。
  5.4 香气术语
  5.4.1 陈香 stale fiavour 香气陈纯,无霉气。
  5.4.2 菌花香 arohid flavour 茯砖发花正常茂盛所发出的特殊香气。
  5.5 滋味术语
  5.5.1 陈醇 stale and mellow 滋味陈醇而无霉味。
  5.5.2 粗淡 coarse and plain 味淡薄,喉味粗糙。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红茶、乌龙茶滋味。
  5.6 叶底术语
  5.6.1 黄黑 yellowish black 黑中带黄。
  5.6.2 红褐 reddish auburn 褐中泛红。此术语也适用于汤色。

  6 乌龙茶术语

  6.1 干茶形状术语
  6.1.1 蜻蜓头 dragenfly head 茶条叶端卷曲,紧结沉重,状如蜻蜓头。
  6.1.2 壮结 bold 肥壮紧结。
  6.1.3 扭曲 curled 茶条扭曲,折皱重叠。
  6.2 干茶色泽术语
  6.2.1 砂绿 sand green 似蛙皮绿而有光泽。
  6.2.2 枯燥 dry 干燥无光泽,按叶色深浅程度不同有乌燥、褐燥之分。
  6.3 汤色术语
  6.3.1 金黄 golden yellow 以黄为主,带有橙色,有深浅之分。
  6.3.2 清黄 clear yellow 茶汤黄而清澈。
  6.3.3 红色 red colour 色红,有深浅之分。
  6.4 香气术语
  6.4.1 岩韵 YEN flavour 武夷岩茶具岩骨花香韵味特征。
  6.4.2 音韵 IN-flavour 铁观音特有的香味特征。
  6.4.3 浓郁 heavy flavour 浓而持久的特殊花果香。
  6.4.4 闷火 sullky fired 乌龙茶烘焙后,未适当摊凉而形成一种令人不快的火气。
  6.4.5 猛火 too high firing 烘焙温度过高或过急所产生的不良火气。
  6.5 滋味术语 6.5.1 清醇 clean and mellow 茶汤味新鲜,入口爽适。
  6.5.2 甘鲜 sweet and fresh 鲜洁有甜感。
  6.5.3 粗浓 coarse and heavy 味粗而浓。
  6.6 味底术语
  6.6.1 肥亮 fat and bright 叶肉肥厚,叶色透明发亮。
  6.6.2 软亮 soft and bright 叶质柔软,叶色透明发亮。
  6.6.3 红边 red side 做青适度,绿叶有红边或红点。红色明亮鲜艳。
  6.6.4 暗红张 dull red leaf 叶张发红,夹杂的暗红叶片。
  6.6.5 死张 dead leaf 叶张发红,夹杂伤红叶片。
  6.6.6 硬挺 hard 叶质老,按后叶张很快恢复原状。

  7 白茶术语

  7.1 干茶形状术语
  7.1.1 毫心肥壮 fat bud 芽肥嫩壮大,茸毛多。
  7.1.2 茸毛洁白 white hair 茸毛多、洁白而富有光泽。
  7.1.3 芽叶连枝 whole shoot 芽叶相连成朵。
  7.1.4 叶缘垂卷 leaf side roll down 叶面隆起,叶缘向叶背微微翘起。
  7.1.5 平展 flat leaf side 叶缘不垂卷而平展。
  7.1.6 破张 broken leaves 叶张破碎。
  7.1.7 腊片 waxy 表面形成腊质的老片。
  7.2 干茶色泽术语
  7.2.1 铁板色 iron grey 深红而暗似铁锈色,无光泽。
  7.2.2 铁青 iron blue 似铁色带青。
  7.3 汤色术语
  7.3.1 微红 slight red 色微泛红。
  7.3.2 黄暗 yellow dull 色黄较深暗。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和绿茶的汤色和叶底色泽。
  7.4 香气术语
  7.4.1 嫩爽 tender and brisk 活泼、爽快的嫩茶香气。
  7.4.2 毫香 pekoe flavour 白毫显露的嫩芽叶所具有的香气。
  7.4.3 鲜纯 fresh and pure 新鲜纯和,有毫香。
  7.4.4 酵气 ferment odour 白茶萎凋过度,有红茶发酵气。
  7.4.5 失解 freshless 极不鲜爽,有时接近变质。
  7.5 滋味术语
  7.5.1 清甜 clean and sweet 入口感觉清鲜爽快,有甜味。
  7.5.2 醇爽 mellow and brisk 醇而鲜爽,毫味足。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滋味。
  7.5.3 青味 green taste 茶味淡而青草味重。
  7.6 叶底术语
  7.6.1 红张 red leaf 萎凋过度,叶张红变。
  7.6.2 暗张 dull leaf 暗黑,多为雨天制茶形成死青。

  8 红茶术语

  8.1 干茶形状术语
  8.1.1 毫尖 golden pekoe 金黄色茸毫的嫩芽。
  8.1.2 紧卷 twisted 碎茶颗粒卷得很紧。
  8.1.3 折皱 shrink 颗粒虽卷得不紧,但边缘折皱是片茶好的形状。
  8.1.4 粗大 large 比正常规格大的茶。
  8.1.5 细小 small 比正常规格小的茶。
  8.1.6 毛衣 fibre 茶叶中的细筋毛,红碎茶中含量较多。
  8.1.7 筋皮 fibrou and skin 嫩茎和梗揉碎的皮。
  8.1.8 毛糙 regged 形状大小,粗细不匀,有毛衣,筋皮。
  8.1.9 轻松 light and loose 颗粒松,身骨轻。
  8.2 干茶色泽术语
  8.2.1 褐黑 auburnish black 乌中带褐有光泽。此术语也适用于压制茶干茶色泽。
  8.2.2 栗褐 chestnut auburn 褐中带深棕色,似成熟栗壳色。
  8.2.3 栗红 chestnut red 红中带深棕色。
  8.2.4 泛红 reddish 色带红而无光泽。
  8.2.5 枯红 dry red 色红而枯燥。
  8.2.6 灰枯 dry grey 色灰而枯燥。
  8.3 汤色术语
  8.3.1 红艳 red brilliant 似琥珀色,鲜艳明亮,金圈厚而艳。
  8.3.2 红亮 red bright 红而透明光亮。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色泽。
  8.3.3 红明 red clear 红而透明,亮度次于“红亮”。
  8.3.4 深红 deep red 红较深。此术语也适用于压制茶汤色。
  8.3.5 浅红 light red 泛红。深度不足。
  8.3.6 冷后浑 cream down 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现象,为优质红茶象征之一。
  8.3.7 姜黄 ginger yellow 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呈姜黄明亮。
  8.3.8 粉红 pink 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呈明亮玫瑰红色。
  8.3.9 灰白 greyish white 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呈灰暗混浊的乳白色。
  8.4 香气术语
  8.4.1 鲜甜 fresh and sweet 鲜爽带甜感。此术语也适用于滋味。
  8.4.2 高甜 high and sweet 高而带甜感。
  8.4.3 焦糖香 camerlsed 烘干充足或火功高致使香气带有饴糖甜香。
  8.4.4 甜和 sweet 香气纯和虽不高,但有甜感。
  8.4.5 高锐 high and sharp 香气鲜锐,高而持久。
  8.4.6 果香 fruity flavour 类似某种干鲜果香。如核桃香、苹果香等。
  8.4.7 麦芽香 malty 干燥得当,带有麦芽糖香。
  8.5 滋味术语
  8.5.1 浓强 heavy and strong 茶味浓厚,刺激性强。
  8.5.2 甜浓 sweet and heavy 味浓而带甜,富有刺激性。
  8.5.3 浓涩 heavy and astringency 富有刺激性,但带涩味,鲜爽度较差。
  8.6 叶底术语
  8.6.1 红匀 red cven 红色深浅比较一致。
  8.6.2 紫铜色 coppery 色泽明亮,呈紫铜色,为优良叶底的一种颜色。
  8.6.3 乌暗 dark dull 似成熟的栗子壳色,不明亮。
  8.6.4 乌条 dark leaf 乌暗而不开展。
  8.6.5 花青 green 青绿色叶张或青绿色斑块,红里夹青。

茶叶喝法与使用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
正确方法是放置半个月以后才可能使用。
,

 
中央政府采购网
福建茶叶门户
好兴缘
环球茶网